“在学院面对疫情最艰难、最关键的时侯,能为学院、为内大做点事,我打心眼里高兴,觉得特别踏实。当年依靠学校和学院的资助我才顺利完成了学业,老师同学们也始终照顾我,帮助我。这些年来,我对母校、对老师同学们一直心怀感恩。”向学院捐赠完抗疫物资,2017届新闻学专业校友郭志伟说,“学院有困难的时候,我必须得尽己所能贡献一份力量,来表达我的心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自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心系母校、牵挂学院,想方设法助力学院抗击疫情。虽然已经走出校园,但是“校有召,召必回”,他们念念不忘学海泛舟以求自强的初心、念念不忘内大培养自己成才的恩情、念念不忘回馈学院老师的夙愿,用实际行动对自己的念念不忘发出嘹亮的回音。
郭志伟是来自云南贫困山区的学生,学院在郭志伟就读期间一直给予他助学金等大力支持,老师们也多方资助他,离家千里却令他倍感温暖。在得知呼和浩特疫情发生后,郭志伟第一时间从云南给大学班主任打来电话,表示看到母校正处在抗疫的艰难时期,他心里非常着急,他准备捐赠3万元积蓄为疫情中的师弟师妹们提供帮助,老师婉拒了他的好意。两天后郭志伟再次表示,他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想回报学院这个带给他无数感动和信心的地方,希望学院能理解他感恩之心和一片赤诚。后郭志伟购置了价值10000元的200箱方便面送达学院用于抗疫。
在得知疫情消息后,2020届新闻学专业校友贺佳晨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了学校东院西门外的物资消杀点,并捐赠了价值20000元的口罩、消毒液和防护服等大批急需的消杀防护物资,为学院抗疫送来了温暖。
贺佳晨说bat365官网入口是他公司成立的原点,是他们几位年轻人梦想启航的地方。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号召,在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在校期间组织成立了内蒙古术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最初的校园创业小组发展到今天正规化的公司,他的身上永远烙印着内大的影子,求真务实的校训一直影响着公司的每一个人。在他看来,铭记师恩,不忘初心,精进向前,为母校尽一点绵薄之力,是他作为内大学子的一份荣耀。贺佳晨边说着,边将又一箱防护服从车里搬到了消杀点的红色地毯上。
2016届新闻学专业校友孙琪毕业后创办了呼和浩特市安启航足球俱乐部,此次疫情中孙琪所在小区是封控小区无法到母校慰问,但她在得到消息后立即托专人为学院采购捐赠了价值30000元的医用手套、N95口罩、84消毒液和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
在孙琪眼里,内大是她的第二个家。她说在充满情怀、“人文日新”的文新院八年的读书生涯,教会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感恩。此次疫情暴发以来,老师们竭尽全力保障在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作为文新院的一员,无论在校时还是毕业后,她始终想念老师,怀念内大。在疫情攻坚之时,她格外记挂母校,惦念老师和文新学子们,献上了她的绵薄之力,希望大家平平安安,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疫情。
2014届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校友王靖、2020届研究生校友维轶在得知学院抗疫消息后非常着急,发动校友多方联络社会力量、爱心单位和企业,以最快速度为学院协调到200套棉服、100套棉被和100套棉褥,解决气温突降学院师生御寒保暖的困难,有力地缓解了学院的在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和关键时刻的压力。侯维轶说,“从2014年到内大读本科到2020年研究生毕业,我成了内大的‘孩子’,永远忘不了作为新生的我,第一次步入内大南区的激动,难忘当时我畅快的穿梭在每一栋藏红色的教学楼学习、探究校园里草木的情景,内大充满着我最珍贵的青春记忆。如今,我的家生病了,我打心眼里着急,想着无论如何也得为学校为学院助上一臂之力。希望我们都能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在今后日子里都做脚踏实地、心怀感恩、志存高远的内大人。”
2004届汉语言与新闻专业本科班,集体为学院捐赠了300箱方便面、3600只火腿肠和3600只卤蛋,为全院在校师生提供了抗疫期间的食品物资保障。2010届新闻学专业校友李峰第一时间为学院订购了一批订了医用防护服,他说看到学院师生正在积极抗击疫情,能为学院出力是他内心迫切的愿望,不管毕业多久,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有是内大学子的一员。还有更多的学院校友解囊相助发来爱心捐款,学院领导和老师感谢并婉言拒绝。
校友的密切关注和及时捐助,彰显了校友对学院的深深挂念,体现了文新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担当,爱心诠释责任、用行动书写担当,彰显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大爱情怀。
截至目前,学院已收到来自爱心校友捐赠的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和方便面、饼干、面包以及棉服、被褥等各类生活物资防疫24人次,折合人民币超过13万元。
一件件爱心物资的到来,有效缓解了抗疫中的燃眉之急,爱心校友的善行义举,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抗必胜的信心决心,也为在校学生心中播种了感恩、担当的种子。“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天涯海角,文新一家亲。
(撰稿 马骐)